文学知识讲座资料之一:散文写作
耒阳市振兴学校楚风文学社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
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人们习惯把散文的写法称为“形散神不散”。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把生活中的芥豆之微的小事,片刻的感触,霎那的情绪,用一种真我的文字体现出来,就是一篇散文了。
散文可以“传达一种情感,带来一点感悟”。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记叙性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②“我”与人物的关系及人物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写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进行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一层次前,可用对人物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用对人物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精神品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发出感慨。
抒情性散文(包括写景散文、哲理散文)模式——
【开头】①叙述“我”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铺下线索。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联想发挥,挖掘意义。
【结尾】抒发感情或托物言志。
例文分析一:朱自清的《背影》
<1> 惦记背影 (思念父亲)——别后思念
<2> 刻画背影 (望父买橘)——父亲疼爱儿子 背影作线 贯串始终
<3> 惜别背影 (父子分别)——儿子怜爱父亲
<4> 再现背影 (别后怀念)——父子情深
(1)感情基调的把握:舒缓、深沉。(2)人物特征刻画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①、动词: “蹒跚”、“探”、“攀”、“缩”、“倾”。
②、家庭背景:“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现状;外貌描写:“黑”、“深青”(侧面表现)。
(4)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体现:①、父亲买橘 “心里很轻松似的”; ②、“我曾暗笑他的迂”;③、“我”的流泪:悲伤的泪、感动的泪、难过的泪、悔恨的泪。
例文分析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作者构思本文的思路(线索)是:赏花——忆花——悟花
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中心句子是:“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例文分析三:《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
n 第1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n 第2段:不详写岳阳楼景观,而是总写登楼览物的心情。
n 第3段:写览物而悲者。阴天,观者悲,怀念家乡,忧谗畏讥;
n 第4段:写览物而喜者。晴天,观者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n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
n 第5段:点明文章的主旨。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情怀。
习作例文——
A、 说声“谢谢” (佚 名)
教她一年了,一直觉得她只是一个文静的女孩,连说话似乎都怕别人听见,加上个子不高,自然不引人注目。
只是有一次,我在办公室,她轻轻地敲了敲门,走了进来,跟老师们打了声招呼,说身体不舒服,要请假。她把写好的请假条给我,我批了后,她双手接了过去,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谢谢!”然后半鞠了一个躬再次表示感谢,说了声“老师再见”,然后轻轻地带上门,走了。
那不过是一瞬间的事,邻桌埋头改作业的老师不由得抬起头,赞了一句:“多懂事的一个学生。”是的呀,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平常的话语,足以展现一个人的美丽。
月考成绩单收回来时,看到多数家长在“意见栏”里只是草草地签了一个名,或许有些还是学生自己签的,我不禁有些淡淡的失望。而唯独她的家长,也许是她的父亲,也许是她的母亲,很认真地一笔一画地写满了整个“意见栏”:“谢谢老师,谢谢你们在这么短时间里把我女儿教得如此懂事。只是很对不起, 她身子不好, 又经常熬夜复习,真是给老师添麻烦了,真的希望她好好休息。”读罢,我这才恍然想起,她依旧文静,依旧在课间和着开水吃着药,而她的成绩竟悄悄跑到班级前列。这朴素的话,让我感动:为她有如此体贴的家长,为她家长有如此懂事的女儿。我蓦然明白,他们之间的交流已非一般语言可比。
而这一声“谢谢”,却叫我惭愧。
是的,我得说声“谢谢”,谢谢她,谢谢她的父母。让我学会了可以更细心一些关注我的学生,让我学会多说一声“谢谢”。
此后,凡有事请学生帮忙,我都不忘说一声“谢谢”。我发现学生很开心,自然我也很开心,因为,更多的学生对我说“谢谢”了。
B、好想跟秋跳个舞 (已 冰)
等你,等你好久了。只想邀你跟我跳个舞。
真的,在冬的严寒、春的喧哗、夏的热烈之后,我是多么多么思念浪漫而沉静、稚纯而妩媚的你呀。
尽管此时夏蝉偶尔还在吟唱,罗兰还在维持最后的绚丽,草木依旧繁茂蓊郁。但,那蓝天的明净悠远,那白云的浅浅悠闲,那大雁南回的行阵,无不给我传递着一个悦人的信息:已经来了呀,你!
你来了,不是么?你真的来了!那山间小路上星星点点的丛丛野菊,那枝头日渐饱满的累累果实,那窗前如水的朗朗月光,不都是你的步履么?你用柔和的清风包裹着成熟和挚爱告诉我,那,就是你!
你来了,好美丽好美丽。让此刻起伏荡漾着的思绪,轻轻奏响我最爱的《秋日私语》,让我用我全部的挚情来赴我们一年一度最美妙的心灵约会,让你拥着我以轻松舒放的心情共舞吧。我俩不需要规定的舞步,也不需要规定的节奏,你就是一位极好的舞伴,随我左右,与我翩然,裙袂飘飞……
你,让我奔放我的热情,让我腾跃、飞转、旋挪,让我衣袂蹁跹骨酥眸炀活力四溅,同时你又静静凝望着我,温柔地拂我发梢,如扬起一面不朽的青春旗帜。你靠我并不近,轻轻对我浅唱低呢;你也决不会离我太远,时时朝我顾眸斜乜。
你,让我觉得我已是你之中的一纤一尘,你已是我之中的一颦一笑。你的深沉柔静与我的活泼洒脱配合默契,你,使我们的舞步那么优雅飘逸,使我们的情感那么合二为一。我们能感受到彼此充满欢欣和爱意的心情哟。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朗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可是我也知道,亲爱的,你终会随着冬天的脚步临近,慢慢离我而去,叫我柔肠寸断……
正因如此,当寒霜初降,当梧桐的叶片飘然坠地,当山林原野已全是夕阳最后的色彩,请你一定要暂时停住前行的脚步,仔细聆听,有位极爱你的女孩在那一如愁绪般的微雨里轻声为你念叨:“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妩媚可爱的秋呀,你慢些走哟,来年的金色时光,我还会与你有约,与你共舞……
三、散文的写作:
A、以“我”为中心,灵感 + 意境 + 情感。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分析——高尔基《海燕》:目睹暴风雨来临前夕,海燕的矫健身姿,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心声。
茅盾《白杨礼赞》:描绘黄土高原上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白杨树形象,表现其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华北农民的质朴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巴金《灯》:用“灯光”来象征光明及人们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例文:中秋醉月思乡
在这个临至金色九月的转角处,月色伴随着桂花香携带中秋而至。夜如柔水,本该归乡与家人团聚共赏秋月,而今却孤身独处异乡在这月圆之夜独醉归卧。月光倾洒而下,似乎带着亲人对身处他乡的游子最真挚的归盼,同时也带去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与祝福,虽然身处千里之遥,却在这轮明月下彼此相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曾经中秋合家欢聚共渡佳节是触手可及的事,而今却因为忙碌的工作显得那么遥远。独处异乡四载,不知故乡的中秋节是否依旧如从前那样的欢声笑语,不知家中那丰盛的团圆饭是否依旧如从前那样吃得开心,不知家中的亲人是否为我这个游子不能归乡而黯然。身处他乡,佳节的欢声笑语已不复存在,看着身边与家人团聚而高兴的异人,我却提不起高兴的心情来迎接这个节日,也只能独自在这个夜晚思亲思乡醉月而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身处异乡虽然是在同一轮明月下共渡佳节共赏秋月,却终究感觉不到故乡的那轮明月所带来的韵味,故乡的明月承载了我对中秋所有的美好回忆与期盼,而如今高悬于顶的这轮明月带来的却是无助的思念无孤寂。习惯了故乡那轮明月伴随着幽静的黑夜带着平和与素雅气息,再相较于这繁华都市的五彩霓虹灯相伴而来的明月,在这个中秋赏月的夜晚思乡思亲之情不由再增添了几分,“月是故乡明”明的不再是那轮圆月,而是那轮圆月所寄托的思念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至中秋,相系两地,一边是故乡的亲人好友,一边是离乡的游子,两两相望,却遥不可见,相隔千里却因为这轮明月而彼此心系彼此。也唯有在这样的节日里才能找回那早已模糊的回忆,才能记起还有牵挂自己的亲人。
月至当空,秋风携带桂花香不断袭来,指间点燃的香烟也已燃至尽头,缭绕的烟雾缓缓吐出,夹杂着一声无奈的叹息,饮尽杯中物,在月光的轻抚下渐渐入眠,也许唯有在梦里才能够归乡与亲人团聚。闭上眼睛,在心里送出对亲人的祝福与思念:愿你们身体健康,中秋快乐。
(二零一二年九月三十日晚)
B、形散神不散,构思 + 联想 + 语言。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构思的奥妙在于“滚雪球”。就是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像滚雪球一样。
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语言——言简意繁,意境优美。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常用的表现方法有:象征、对比、铺垫、伏笔、悬念、照应、渲染、烘托、联想、想象、抑扬法、以小见大
常用的描写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描、白描
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四、牛刀小试:
n 以“窗里窗外”为话题写一篇散文。
n 请谈谈你的立意。
分析:窗里、窗外——两个地点——两个空间——两个世界(差距和对立)——和谐统一(交流、理解、尊重、相互依存)
窗里特点:温暖、安全、单纯……但是狭窄、昏暗……
窗外特点:灿烂、光明、开阔……但是复杂、危险……
可以得出的感悟很多,如:世界是和谐统一的。事物各有优劣,关键在于人的主观意识。
窗里与窗外,首先是一种对比。
有位作者打算这样构思:两个孩子,一个家境好的,坐在窗里练钢琴、学舞蹈,却总是羡慕可以满街跑、满街叫的邻居小孩,眼睛总是望向窗外;一个家境不好的,整天在窗外跑、窗外闹,却总是羡慕窗里的小孩可以弹钢琴、学舞蹈,每次都停住了脚步,注目窗里。作者没有作出任何评论,但是这种错位羡慕却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深思。
n 你的构思怎样?请各抒己见。
五、心动不如行动——自选题材,自拟题目,写一篇散文。
一、选好一个有故事的物:钥匙、台阶、流云、蘑菇……
二、选好一个有故事的人:网管、绣工、商贩、司机……
三、选取一处有故事的景观:飞瀑、洞井、水潭、老屋……